華夏之友

您的位置:首頁 >> 華夏之友 >> 聯誼分享

辽宁省首届科研兴校百强校—本溪市卫生学校

2012-08-21 14:26:28

科研引领  兴教兴校

——记辽宁省首届科研兴校百强校—本溪市卫生学校

 

   本溪市卫生学校始建于1950年,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隶属于本溪市卫生局。1994年晋升为省部级重点中专,2003年被辽宁省教育厅确立为省部级示范校,2004年被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确立为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近年来,学校在办学实践中审时度势,确立了“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大力倡导、积极扶持教育科研工作,以科研促管理,以科研促发展,带动全体教师努力学习教育理论,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先后获得了国家、省、市颁发的一系列荣誉称号,使学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困难与挑战面前以质量保生存,以科研促发展,从而使学校教育闯出了一

片新天地。

一、积极导向,科研兴校风气化

学校高度重视教育科研的积极导向作用,不断增强教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紧密围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职业教育改革、市场需求新形势,结合学校的办学实际情况,确立教学改革科研方向、科研目标、科研内容,把科研工作作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师资素质、特色办学的突破途径。学校每年初,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突出“小、精、实、新”的特点,按照省市科研工作文件精神及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制定年度科研课题指南,要求各教研室主任组织好本教研室所属成员,根据学校颁布的课题指南填写课题申报表,拟报年度研究内容,经学校学术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方可开展研究工作,同时将优秀项目推荐参加省市规划课题立项。“十五”、“十一五”期间,学校完成15项国家、省、市规划立项课题,十二五期间有3项省级、4项市级课题立项,涉及到学校师资、课程改革、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几乎全校教师都加入了课题研究。他们在各课题组组长的带动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科研理论,广泛调查研究,进行实验操作,精确计算分析,不断总结经验,深化学科教学改革,全校形成了教研室主任负责、人人有研究任务的氛围,兴起了争先恐后搞科研,下大气力抓教改的良好风气。积极申报承担教育科研课题和参加课题研究,成为了本溪市卫生学校教师的一种追求,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水平不断提升,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深入、有效地开展。

    二、领导重视,科研兴校保障化

校长、教学校长和党委书记都把教育科研作为大事来抓,他们根据学校教改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亲自选题立项。2000年以来,校长姚宏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课题1项、国家规划课题子课题1项、省规划课题5项;教学校长林梅英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课题1项、国家规划课题子课题1项、省规划课题6项;原校党委书记郝丽梅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规划课题子课题1项、省规划课题1项。他们的课题成果《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助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中等卫生学校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研究》、《中职学校分年级德育目标内容体系的深化研究》分获国家、省级规划课题一、二等奖,并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了《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助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概述》、《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助产专业教学计划改革的思路及设计》等较高水平的论文。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校老师积极参与到教科研活动中,参编了国家规划教材20余部,出版了课题成果《成长的阶梯》专著,全面推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同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加科教研工作,使教育科研与学校各项工作紧密结合,从而保障了15项规划课题的顺利实施,使得学校在国家、省、市的知名度逐年上升。

    三、加强建设,科研兴校规范化

   (一)体系完善,制度健全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学校长为副组长,以校学术委员会、督导室为成员的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教科研领导小组下设教育研究室和教育督导室,日常工作由教育研究室主任主抓,教育督导室负责考核和督导。建立健全了教育科研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了“论文审批制度”、“科研课题管理制度”、“外出学习制度”、“教师业务考核制度”等多项有关教育科研的规章制度,使得科研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二)落实到位,管理严格

学校在年度目标管理责任状中明确规定了各科室的教育科研工作任务,科室再将科研任务分解到每位教师的聘约中,如规定高级讲师必须承担课题研究任务,每年必须完成一篇以上国家级论文,讲师必须完成一篇以上省级论文,助讲完成一篇市级论文等。学校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对各项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并将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进行定期归档。对完成目标的课题组和科室给予奖励,对没完成任务的课题组和科室给予扣分和处罚。每年度还要对全校教师的科研工作进行考核检查评分,并将评分结果与教师的业务考核、晋级、评先密切挂钩,从而保证科研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三)改善条件,保障经费

课题要实施、科研要发展,离不了科研设备的改善和科研资料的充实。为此,学校采取了有效的经费保证措施,对各种进修、培训、学术交流、论文发表,予以全额报销;对“双学历”、“双证书” 、“在职硕士”学习费用全额报销。先后投资建设了校园网,安装了多媒体双向教学系统,为每个教室配备了电脑和宽屏幕,开设了4个电子阅览室,更新了4个计算机室和1个语音室;兴建了具有省内一流水准的6400多平方米现代化实训综合楼,安装了可与三甲医院媲美的内部设施和实验设备;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电脑和移动硬盘,为图书馆购置了课题研究所需的大量书刊资料和微机软件,每年的教育科研经费达30余万元。

四、师资培训,科研兴校素质化

(一)师资培训,提高素质

为了提高学校教师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学校立足校本培训,开展了以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选拔部分骨干教师到全国知名医院对口深造,如口腔工艺技术、基础护理教师到北京口腔医院、北京307医院、沈阳军区总院等医院学习深造。要求全体专业课教师利用寒暑假期间下到临床一线进行锻炼,丰富、提高他们的实际知识和能力。选派14名教师参加高校研究生班学习,选派各课题组长和主要成员分别到北京、沈阳、大连、哈尔滨、南京、云南、海南、广东、新疆等地参加课题会议以及各种学习培训或到兄弟院校学习;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到校讲座,充实教师的教育科研理论,学习科研经验,掌握科研技巧;定期采取“校内交流”的方式,安排承担各项规划课题的资深高级讲师对各课题组成员进行专题培训;采取“远程教育”的方式,通过好医生网站等现代化手段,学习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培训,全方位、多角度地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

(二)科学规划,周密安排

学校的师资培训,每年度都有设计周密的工作计划,包括开设的课程、安排的讲座、组织的活动、预期的效果、人员的分工、取得的成果、时间的分配等,每学期以教研室为单位写出工作总结。各项课题的研究必须有实施细则和实施方案,要设计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和突破点,每年度要有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由于总体规划都非常科学,设计周密,使得每项培训和课题实施都非常顺利,并卓有成效,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或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培训面达到100%

五、规范内容,科研兴校系列化

面对职业教育新形势,学校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就申报课题选题事宜多次召开会议,进一步明确“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提出申报系列化科研课题的工作思路,目的在于通过系列化的科研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努力学习教育理论,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改善学法指导,强化实践技能,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学生教学质量,提高社会声誉,培养身心具健的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技能型劳动者。基于这一工作思路,“十五”、“十一五”期间学校申报并完成了如下六个方面15项课题研究。

(一)教学课题

1.国家卫生部“十一五”科学研究基金课题:《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助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2.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护理心理学教材改革实验研究》。

3.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多媒体技术在中等卫生学校学科教学中运用的实验研究》。

4.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临床课程实施性研究》。

5.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等卫生学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学科教学整体改革实验研究》。

6.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学科教学创造性策略研究》。

(二)德育课题

1.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子课题:《中职学校分年级德育目标内容体系的深化研究》。

2.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内容系列化实验研究》。

(三)心理课题

1.辽宁省教育厅2002年科研课题:《大中专学生择业心态的调查研究》。

2.本溪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

(四)学法指导课题

本溪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学法指导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作用研究》。

(五)实践能力培养课题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等卫生学校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实验研究》。

(六)师资队伍建设课题

1.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等卫生学校教师基本素质要求与培养途径的研究》。

2.本溪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等卫生学校提高青年师资队伍教学水平的研究》。

3.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等职业学校科研型教师培养及队伍建设研究》。

“十二五”期间结合教育教学需要,学校申报了三项省级课题、四项市级课题。

六、成果丰硕,科研兴校社会化

(一)教育科研促进了学校跨越式发展

科研给学校工作注入了极大的生机和活力,通过科研内容系列化实验研究,领导的观念更新了,先后与大连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辽宁医学院高职院、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教师的科研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学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被评为辽宁省首届“科研兴校百强校”;晋升为“辽宁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荣获了“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实验学校”、“辽宁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辽宁省职业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辽宁省文明单位”、“ 辽宁省创新教育优秀实验学校”、 “辽宁省就业指导先进单位”、“本溪市红旗团委”等诸多荣誉称号。

(二)教育科研促进了科研型教师队伍的建立

学校现有任课教师91人,校内专任教师85人,校外兼课教师6人。教授级高级讲师6人,高级讲师51人,研究生学历7人,本科学历81人。2000年以来,全校教师先后在各级各类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0余篇,有15项科研课题结题,荣获各类科研成果、优秀课例、优秀课件、优秀说课、优秀教案、优秀班会等奖励数十项。2007年学校被卫生部科教司、人民卫生出版社聘为“全国新一轮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修订”牵头校,主持并参与编写了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助产、护理等7个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现已在全国中职校推广使用。护理教研室主任相伟老师为职教系统国家名师,10余名教师被评为国家、省级“科研型教师”,3名教师被任命为省高职考试命题教师,10余名教师在国家、省、市学会担任理事长、常务理事和理事,市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10人,市自然科学青年学科带头人7人,市职教系统学科带头人6人,市级骨干教师22人,市职教系统骨干教师4人,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主编、副主编9人,编者20余人,“双师型”教师42形成了一支“以研究生为骨干,本科生为主体”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观念创新、精干高效的科研型师资队伍。

(三)教育科研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大幅度提高

教育科研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幅度提高。先后有4000余人申请入党并参加业余党校学习,有50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有1名学生荣获全国“百名德育科研学生”提名奖,100余名学生荣获国家、省、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干部”、“优秀团员”等各类荣誉称号。有5人被保送升入锦州医学院高职本科就学,有100余名学生考入中国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辽宁医学院、沈阳医学院等高职本、专科就学。由于我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大幅度提高,深受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的好评和欢迎,先后与北京307医院、天津254医院、深圳山本真牙科有限公司等40余家医药单位签定了长期协议,就业率连年在95%以上,近年来在全国卫生职业护理技能大赛上均取得较好成绩、连续三年在辽宁省中等职业护理技能大赛上荣获团体一等奖,几年来在全国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大赛中均荣获团体一等奖。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逐年提高,在省内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位置。

凝聚力量,塑造明天。本溪卫校人审时度势,创新思路,以科研促管理,以科研促发展,在职业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百舸争流,续写更加美好的锦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