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之友

您的位置:首頁 >> 華夏之友 >> 聯誼分享

黑龍江省绥化市卫生学校

2012-08-21 14:24:14

黑龍江省绥化市卫生学校

围绕改革发展战略,打造卫生教育品牌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按照“职业岗位明确、层次定位准确、培养模式先进、专业特色鲜明、人才质量优良”的要求,始终把发展作为办学的第一要务,强化学校内涵提升,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推进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加强学校和医院企业对接,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一、学校简介

绥化市卫生学校始建于1974年,至今已经走过了整整三十多个春秋。在绥化市所辖10个市县中,绥化市卫生学校是唯一的一所集教学、科研、医疗于一体的国家级重点全日制中等卫生专业学校,也是省内一所重要的卫生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20075月学校搬迁到新址以后,将原在市区内办学的卫校、技校、商业技校、职高4所学校通过资源整合搬迁到农机干校现址新建而成。2010年9月,市政府把除职高外的卫校、农机干校、技工学校、商业技校四所学校实质性合并起来,组建了新的职教中心。

绥化职教中心成立于2007年,现址有四联校和职高进行资源共享办学。学校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可达2亿元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公寓、食堂和标准化塑胶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一应俱全;图书馆、礼堂、阶梯教室、微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功能齐备。

学校职工编制数379人,在岗在编219人,均属于全额拨款编制。学校共有在校生7055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3129人(卫校3009人,技校120人),成人和自考在校生3926人。截止目前,学校共有60个教学班,每班大约50人左右。其中,在校共有40个教学班,2129人;在外20个实习班,实习学生1000人。年对外短期培训已达到12000人。

学校在校内配备了各类实验室32个。其中,医学影像实验室和护理实验室装备有华夏基金会捐助的先进设备。近年来又获得中央财政和省财政重点支持实训基地建设基金740万元,实验固定资产达2107.82余万元,实验开出率达100%。在校外开辟了51个实习基地,均为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尤其,学校拥有全省同类学校中规模最大(有420张床位)、设备最全的附属医院(绥化市人民医院),为学生课间实习和生产实习提供了充分保障。

学校专业设置齐全。现有医疗卫生类6个专业:护理、影像、检验、农村医学、口腔工艺技术、康复技术。技工类12个专业会计、电焊、数控、电子电工、动漫、农艺等涉农类专业。

二、学校办学特色和教学成果

根据教育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要求精神,我校在全面落实《指导方案》过程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立足点”,重视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考核办法、职业资格鉴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狠抓质量监控。质量监控是规范教学行为的重要环节,按照学校制定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要求,每节课由教务办公室查课,主管校长、教务处主任通过教室内监控抽查教师的授课情况;每周四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教师集体备课,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讨论,统一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每学期进行1-2次教案检查,评出优秀教案;主管校长、教务处主任对任课教师进行每学期20-30学时的检查性听课,督导室成员对任课教师每学期进行40-50学时的督导性听课,每位教师每学期不少于20学时的科室内、科室间的听课,通过以上听课选出5-6名教师进行观摩教学,完善了听课制度;每学期召开1-2次由班长、学习委员、学生代表参加的征求教学意见座谈会、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质量调查填写调查表,每班抽出20-30名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课堂授课质量考评,根据以上三项结果,评出优质课教师。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医教结合、校企合作”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主,教学上学校设有附属医院,教学医疗互为一体,充分发挥医院和学校人才的资源优势,以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调研为基础,院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充分采纳临床一线专家的意见,充分体现满足岗位需要“技能型”、“服务型”人才培养特色。

(三)调整教学内容,开发精品课程,选定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医教一体的模式优。我们在征求了十个校外实习医院意见的基础上,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临床实用性调查,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按实习医院调查意见,对影像技术学、超声诊断学、影像诊断学和影像设备学、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健康评估、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通过调整,将实际病例和教材内容相结合,极大丰富和更新了教学内容,把学到阶段书本知识转变为临床实践知识,使教学贴进临床,与临床岗位“零距离”。教学方法上强化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方法的应用,强化多媒体教学课件、模型、实物虚拟仿真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我校教师代表黑龙江省参加教育厅举办的“神州数码杯”全国中职学校信息化大赛获二等奖,为我省争得了荣誉。

(四)医教结合培养一支经验丰富“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学效果好。学校有附属医院,实施医教结合,临床与教学轮岗制,使我校专业教师双师型比例高,达到86.88%。医教结合是我校利用自身优势独创的教师培训方式,利用医院资源优势,提高教师动手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教师在临床实践中,能及时把新知识、新技术融入教学中,医院结合到教学的医务人员,通过教学备课不断更新知识,充实自己,提高自身表达与演讲能力,提升医患交流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增进医疗技术水平,真正达到了教学和医疗双赢效果,打造真正“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五)学校注重实践教学,学生适应岗位能力强。通过课程调整,增加实验学时、7-8节及周六周日开放实验室、学生定期到附属医院见习等途径,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断增强,缩短了学生毕业实习的不适应期。(护理专业5天左右,影像技术专业3天左右。)

(六)采取“出口”促“入口”的办学策略,实施实习就业一条龙,开拓学生就业途径。通过更新观念、引导就业;设立平台,推介就业;建好基地,推动就业等方式,完善了学校的就业管理模式。省外以上海、宁波、温州、南京、大连等大中城市签订实习就业协议,省内以哈尔滨、大庆、绥化为主,真正实现“小城市培养,大城市就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今年有200家用人单位提供1000个就业岗位,毕业就业率逐年提高。

(七)强化双证意识,提高执考过关率。执业证书的获得是学生就业的必备条件,学校非常重视此项工作,围绕执业资格考试,对证施教,采用1.5+1+0.5的教学模式,模拟高考备考,抽取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利用周六周日及寒暑假为学生开设辅导班,分为基础复习、强化复习、冲击复习、整理备考四个阶段,总学时达到900学时,通过精讲、串讲、回馈提高执考过关率。2011年护士执考过关率91.2%2012年达96.6%,全国领先。

(八)“重人文、懂知识、精技能”,提高学生质量。学校围绕学生如何能“成长、成人、成才”三个目标,抓住课堂、课间、课余三个环节,形成良好学习、积极向上、文明礼仪的风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五一二护士节技能表演、礼仪表演、文艺汇演、演讲、征文比赛、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懂礼貌,讲文明,学会为人处事,学会沟通,学会展示自己。按照《职业能力考核标准》,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服务态度,最后能顺利就业。

(九)依据专业优势,服务地方经济。我校在绥化十个县(市)区中拥有最大的实训基地,是绥化十个县(市)区绥化医学继续教育基地、城市社区及农村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绥化市职业指导教学训练实验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绥化市工会培训基地、绥化市退役军人培训基地、绥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绥化市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基地、创业培训基地。学校面向农村、基层、社区开展了绥化市十个县(市)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农业技术员、农机操作员、下岗再就业、残疾人技能、创业、家政服务、会计、退役军人、企业职工岗前、保安、农家大讲堂、住院医师、护理人员培训。2009年完成9047人次,2010年完成培训28539人次,2011年完成培训35544人次。